首頁
認識葉劉淑儀
政綱
文章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職位空缺
聯絡我們
新民黨網站
容海恩網站
黎棟國網站
陳家珮網站
  • 新民黨 熱烈歡迎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回歸25周年大會

    對於新華社報導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新民黨表示熱烈歡迎及鼓舞。 香港自1997年7月1日回歸祖國懷抱後,至今已歷經四分一個世紀,「一國兩制」取得非凡成就,香港在挺過黑暴、實施了《港區國安法》、完善了選舉制度後,順利有序地完成了選舉委員會、第七屆立法會及第六任行政長官三場重要選舉,實現愛國者治港,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 在香港回歸25周年這別具意義的大日子,得到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慶典,反映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及關懷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發展,是香港的莫大榮譽,亦是廣大香港市民的熱切期盼。新民黨期望屆時習主席的指導講話能對香港的發展及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施政,提供清晰明確的方向,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中央政府一直是香港最堅實的後盾,新民黨熱切期望習主席能親臨香港指導,讓香港特別行政區昂首邁向新征程。

    了解更多
  • 新民黨回應新一屆行政會議組成

    對於今日(22日)公布的新一屆行政會議成員名單,新民黨表示歡迎及全力支持。 新民黨認為新一屆行政會議成員均是社會不同界別的翹楚,有廣泛代表性,具備豐富深厚的經驗及專業知識,同時具國際視野、國家觀及大局觀,在地緣政治及國際局勢日益險峻的時代,相信新一屆行政會議有能力為行政長官提供具前瞻性的建議。 此外,新民黨留意到,行政會議成員中有多位政黨領袖及立法會議員,他們熟悉特區政府及立法會運作,對不同政策範疇有研究,相信能有助理順政策、提升行政立法關係。 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重視團隊精神,願意聆聽意見,加上新一屆行政會議及特區政府領導班子具備多元優勢,新民黨相信香港特別行政區將邁向由治及興的新局面。新民黨亦將一如既往,配合特區政府施政,推動良政善治,為廣大市民謀福祉。

    了解更多
  • 新民黨回應國務院任命 第六屆特區政府主要官員

    對於今日(19日)國務院根據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名,公布第六屆特區政府 主要官員任命,新民黨表示歡迎及全力支持。 新民黨認為新一屆特區政府六司十五局的人選廣納了社會優秀人才,除了有現任主要官員留任,亦包括紀律部隊首長、具備豐富政府經驗的資深政務官及專業職系官員,也有政黨議員及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新民黨認為這班子優秀、務實、有擔當,具備經驗及多元優勢,相信在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下,新一屆特區政府將能破解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為廣大香港市民謀福祉。 新民黨認為,在中央政府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一國兩制」下,是次任命是體現香港特別行政區愛國者治港的重要里程,新民黨將全力支持新一屆特區政府提升管治效能,推動各項惠港惠民政策,同為香港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了解更多
be an insider
立即登記成為新民之友!

新民之友好處一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let.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

新民之友好處二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let.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

新民之友好處三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let.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

政綱
匯賢智庫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最新資訊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let.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


回歸25載 香港創未來  
  文章  
轉眼間,香港已回歸祖國25周年,在這四分之一世紀裏,「一國兩制」整體成功落實,香港維持單獨的經濟、金融、稅務、司法等制度,資本主義社會和港人生活方式基本不變。然而,25年下來,香港的確累積了一些深層次問題有待破解,包括土地房屋嚴重短缺,房價過高,20多萬人擠住劏房,還有產業結構過窄,經濟增長放緩,年輕人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等等,這些都是新一屆特區政府需要直面及處理的。縱使如此,我認為在香港回歸25周年的這一刻,大家應一起展望香港下一個25年,香港的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首先,中央政府為香港制定香港國安法,撥亂反正,保障了社會秩序及公共安全;完善選舉制度保障了政治安全,香港順利舉行了選舉委員會、立法會及行政長官選舉等三場重要選舉,立法會恢復秩序及提高效率,香港得以體現「愛國者治港」,邁向良政善治,讓港人受惠。 在政治安全的基礎上,香港要開創下一個25年的光輝未來,特區政府必須具備前瞻性的目光,特別要在經濟發展、創新科技這兩大範疇加倍努力。 必須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第二,「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建構「雙城三圈」的概念,能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香港帶來的機遇,讓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必須好好把握,特區政府必須好好推進。 「北部都會區」指整個元朗、天水圍、粉嶺/上水,以及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廈村、元朗南、新田/落馬洲、文錦渡和新界北新市鎮。當中有些項目已在進行中,例如擴展古洞北新發展區至馬草壟、擴展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至流浮山及尖鼻咀,特區政府正在進行收地等工作;新鐵路項目北環線亦已定了走線。另外就是擴容提升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至佔地1,100公頃的新田科技城,以和深圳合作發展創科,構建「雙城三圈」中的「深圳灣優質發展圈」和「港深緊密互動圈」,加上發展與沙頭角接軌的「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這個第三圈,特區政府必須抓緊進度,提速推進,加快融入大灣區的發展。 重視創科 強調「香港創造」 第三,特區政府要加倍重視及推動創新科技的發展,不能再蹉跎下去。正如陳祖恒議員在其「制訂全盤工業藍圖,推動香港工業發展」的議案指出的,「特區政府必須抓緊機遇,推動科研及工業技術融合,加快建立人才庫及推動官、產、學、研合作,將科研成果商品化」,進一步優化 Made in Hong Kong(香港製造)至 Made by Hong Kong(香港創造),對此我十分認同。 其實早在回歸前已有不少相關研究及倡議,例如已故中大校長高琨教授及楊綱凱教授兩位物理學家,早於1991年已出版研究著作《Technology Road Maps for Hong Kong - An In-depth Study of Four Technology Areas》,當時他們已認為香港很有創科條件,建議香港發展資訊科技、生物科技、新材料科技及環保科技,可惜政府一直沒跟進。 1995年,我出任工業署署長後,亦委託了麻省理工大學的Industrial Performance Center ,研究香港作為供應鏈樞紐,如何運用創新科技提升製造業,如何利用香港的資本市場促進創新產業的發展,當時的研究領域包括紡織與服裝、電子業、資訊科技及生物科技等等,研究著作《Made by Hong Kong》於1997年出刊,可惜政府仍是沒跟進。 回歸後,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於2007年進行政府改組,把「工商及科技局」改名為「商務及經濟局」,即是把負責經濟發展的決策局去工業化、去科技化,只依賴金融業及旅遊業來支撐經濟發展,直至梁振英出任行政長官才終於在2015年設立「創新及科技局」,可惜為時已晚,香港在創科發展方面已浪費了很多年,遠遠落後於內地城市。 來到今天,香港要吸引全球創科專才、成為創新科技中心,除了投放資源,更要具策略地聚焦發展。我認為應發展適合香港的高端產業、先進的製造業而非傳統製造業。因此,新一屆政府架構改組把「創新及科技局」改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是非常與時並進的做法。 年輕人將有更好出路 總結而言,我相信香港在國家全力支持下,把握新田科技城項目的機遇,搞好經濟與創科,好好融入大灣局發展,年輕人將有更好的出路,一起開創香港的下一個25年。
新民黨成員獲民政事務局頒發嘉許狀  
  文章  
今天是值得新民黨高興的日子,合共有九位成員獲得政府嘉許,並於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手上接過嘉許狀。 他們分別是服務大埔及北區的盧騰光 (新民黨中央委員) 、. 服務沙田的夏劍琨 (新民黨社區發展主任)及張柏源 (新民黨社區發展主任)、服務北區的孔永業 (新民黨社區發展主任) 、服務將軍澳的陳健浚 (新民黨社區發展主任) 及 譚竹君 (新民黨社區發展主任)、服務海怡半島多年的義工黎曾瑞貞 (黎太) 、崔添偉 (新民黨青委會執行副主席)及新民黨總部職員楊家浚。 他們均是新民黨在地區服務的社區幹事、義工及總部職員,多年來辛勤地為街坊服務,特別在這兩年新冠疫情肆虐期間,他們總是不辭勞苦地運送物資,處理街坊的求助,永遠站在前線服務有需要的市民。 再次非常感謝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向他們頒發嘉許狀,我知道每一位獲得嘉許的黨員、義工及朋友均感興奮,在此再次祝賀他們,並感謝民政事務局對新民黨仝人工作的認同 。
新選制下特首選舉標誌香港邁向新時代  
  文章  
2022 年5 月8 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李家超以1416 票當選第六任行政長官人選,得票率高達99%,高踞歷屆特首候選人之首。繼全國人大去年完善選舉制度之後,香港終於選出能夠全面團結各黨各派的新特首,曾經的陣營分明、彼此對峙終於消弭無形。 李家超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領袖,並沒有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站在社會各個階層的中心點,從團結建制派開始,一步步走出去接觸廣大市民。由1500 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就是香港社會的縮影,社會各個階層皆包含在內。從李家超宣布參選特首開始,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籌備好政綱、收集了各方民意,迅速獲得建制派一致支持,可謂旗開得勝。 李家超高票當選,足見民心所向,可是G7 和歐盟卻對此視而不見,分別在8 日、9 日連發聲明,詆毀香港的新選制,充滿敵意、態度偽善、不乏政治偏見,說什麼本次選舉「違反民主原則」。然而,眾多迹象表明,西式民主已見頹勢,在解決民計民生問題方面都力有不逮,西方本應好好反思自身的制度弊端,如今卻反而拿出已然不合時宜的制度對香港指手畫腳。 美國有過百名學者警告西方民主制度湧現危機,政黨為了贏得選舉將民主選舉政治化,將自身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甚至不惜壓制選民投票。近年來舉行的公投、普選已經引發社會撕裂,人民因政見不同而走向極端,當選一方即使勝出亦無法有效施政,英國脫歐公投即是一例。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在《中英聯合聲明》並未承諾過會在香港實施西方民主制度,更不用說普選。而中英雙方在草擬這份聲明時香港仍受英方獨裁統治。「一國兩制」的主要任務是要讓香港順利回歸祖國。英國在150 多年的殖民統治期間從未真正在香港發展民主,雙方談判時香港亦無民主制度,因此中方不可能同意在港實施一個未曾存在的西式民主制度。所以,那些指摘「北京違背對香港的民主承諾」之說實為無中生有,意圖不外詆毀中國。 《基本法》為港人指明落實普選的路線圖,目標是實現「雙普選」,而大前提還是要「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對此,人大常委會於2014 年作出「8.31 決定」,特區政府就此框架制定出雙普選實施方案,但卻遭到所謂民主派執意否決。 回顧特別行政區成立的25 年來,香港已經為推行民主作出努力,因阻礙重重而進退失據。那些所謂「民主派」議員自詡擁護人權、自由,卻走向逢中必反的歧路,不僅與建制派大搞對立,還不惜反對特區政府。 目前,各項深層次矛盾困擾香港,房屋和土地供應、退休保障、貧富懸殊以及青少年向上流動等重大問題已積存多年,亟需解決,可是,有些議員罔顧社會民生的需要,不斷採取極端手段阻撓立法會正常運作,大搞政治鬥爭甚至暴力衝突,導致政府無法有效施政,社會因而停滯不前。 幸而全國人大把握時機,適時頒布法規以完善特區的選舉制度,確保香港重回正軌。市民殷切希望新一屆立法會能夠着手解決重大民生問題,期待盡快與內地通關、重振本地經濟、提升本港競爭力。 李家超是當前的領軍人物,有能力與立法機關建立良好互動。他執法經驗豐富,充分理解法治和司法獨立對維護國家安全與人身自由、公民權利的重要性。他強調「以結果為目標」「關鍵績效指標」,可見他志在必得,不會被官僚程序綁住手腳。在基本民生問題多年議而不決之後,如今港人翹首以待,盼望政府能拿出切實行動、解決實際問題,對那些搞一些空頭承諾、喊兩句口號蠱惑人心的政客,市民已經深感厭倦。 李家超為人謙虛誠懇、具備團隊精神、能夠虛心聆聽不同意見,是特首的不二之選。現在,他作為候任特首已是眾所矚目,還望他能迅速組織好管治班子,盡快安排好行政會議成員和政府各部門主要官員的人選,抓緊時間制訂可行方案。李家超能夠順天應時,完全有能力為香港揭開新篇章。

關於葉劉淑儀

葉劉淑儀於1975年至2003年在香港政府服務,期間曾於多個不同範疇工作,包括在地區層面推行政府民主化、國際工貿及保安。她是首名獲委任出掌紀律部隊(入境事務處)的女性(1996-1998),亦是首名女性保安局局長(1998-2003)。
她於2008年參選立法會議員(香港島)成功當選,一直連任至今,並曾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現為新民黨及匯賢智庫主席、海上絲綢之路協會聯席主席。


Copyrights Regina. All Right Reserved.

聯絡我們

香港中區立法會道一號立法會綜合大樓804室
2537 3267 / 2537 3265
2810 0358
地區辦事處及更多資訊

網頁導航

首頁

認識葉劉淑儀

政綱

文章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職位空缺

聯絡我們

新民黨網站

容海恩網站

黎棟國網站

陳家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