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認識葉劉淑儀
政綱
文章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職位空缺
聯絡我們
新民黨網站
容海恩網站
黎棟國網站
陳家珮網站
  • 焦點
  • 認識葉劉淑儀

認識葉劉淑儀

日期︰2017 年 5 月 8 日

「我經歷家道中落,憑發奮好學、努力工作,一步步走到今天。我和許多港人一樣,相信天道酬勤;三次出洋留學,更令我深信教育和知識的力量。我希望新一代同樣有發揮所長的機會,使這些信念能夠延續下去,薪火相傳。今後,讓我們繼續共建希望,開拓美好未來!」

簡介

葉劉淑儀 GBM, GBS, JP (大紫荊勳賢、金紫荊星章、非官守太平紳士)

葉劉淑儀(香港大學文學士(一級榮譽)、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文學碩士、美國史丹福大學管理碩士、美國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文學碩士)

葉劉淑儀女士於1975年至2003年在香港政府服務,期間曾於多個不同範疇工作,包括在地區層面推行政府民主化、國際工貿及保安。她是首名被委任出掌紀律部隊(入境事務處)的女性(1996-98),亦是首名女性保安局局長(1998-2003)。

  • 2003年,葉劉淑儀女士辭去在香港特區政府的職務,帶女兒到美國就學,自己亦在當地進修。她在史丹福大學完成東亞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後,於2006年6月回港。她在2006年7月成立了智囊組織「匯賢智庫」,集中研究香港憲制和經濟兩方面的結構性問題。「匯賢智庫」的核心願景,就是令香港轉型為知識型經濟。
  • 2008年9月,葉劉淑儀女士在立法會選舉(香港島地方選區)獲選為立法會議員。
  • 2011年1月,葉劉淑儀女士創立「新民黨」,獲選為黨主席。2012年、2016年及2021年,三度成功連任立法會議員。
  • 2012年10月及2017年7月,葉劉淑儀女士獲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
  • 2015年9月,葉劉淑儀牽頭成立了「海上絲綢之路協會」,擔任聯席主席。
  • 2016年12月,葉劉淑儀向行政長官辭去行政會議成員職務並獲批准。她曾參選2012年及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
  • 2022年7月,葉劉淑儀獲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委任為新一屆行政會議召集人。

愛文學的乖乖女

我的父親乃新加坡華僑,原籍廣東佛山南海(與葉問同鄉)。從爸爸口中得知,曾祖父在星洲發跡後,心懷家國,回到唐山建祖屋、聯絡鄉親。兒時,爸爸經常奔走星、港兩地;可惜後來生意艱難,家境漸困。

母親十分重視教育,即使我們家道中落,她仍堅持將我送到校風純樸的聖士提反女校上學。自四歲起在教會學校讀書,我較多機會接觸英語及英國文學,「數口不精」的我較愛語文及人文學科,後來考入香港大學英國文學系,以一級榮譽畢業。

父親在我大學畢業前過世,我身為長女,自此肩負起養家的責任。畢業不久,可能與我愛學習有關吧,到了新法書院當教師,教授「老本行」英語及英國文學。數十年後的今天,我仍非常喜歡教書,間中會到自己於2009年創辦的匯賢智庫學苑向中學生講課,既可重拾昔日興趣,又有機會與年輕人談天,聽聽他們的想法。

1973年,我靠著一點積蓄,隻身到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在艱苦的環境下完成英國文學碩士學位。雖然我在學校多接觸「番書」,但受媽媽的薰陶,自幼對中國文學(特別劇曲)的興趣甚濃。現在,雖然立法會及政黨工作繁重,我仍會間中抽空欣賞京劇及其他地方戲曲,閒時也愛閲讀經、史、子、集及其他文學經典。

公僕銅人行

1975年,我獲聘為政務主任,從低做起,在多個政府部門服務。

任職工商科、貿易署和工業署時,我與多國及歐共體、世貿、亞太經合組織等談判,為本地業界掃除貿易障礙,並推動科技創新和工業發展。

1996年任入境處處長,隨後當上保安局局長;我四出推銷特區護照,爭取到歐盟免簽證,奠定多國免簽證的基礎。此外,我亦處理了多項棘手問題,包括居港權、公安條例、張子強綁架案等,為保障港人的穩定生活出一分力。

擔任公職近30年來,我不僅見證了地區民主化、主權回歸、新機場啟動以及香港作為中國第一個特區的早期發展等歷史里程碑,亦處理過不少極具爭議性的任務,大大提升了我的政治能力。

學會謙卑 政治科學101

2003年推動《基本法》廿三條立法的經歷,是我人生重要一課。我於是決定實踐一個醖釀多年的念頭──繼1986年到史丹福修讀管理碩士課程後,我重返校園,「回到曠野」。在美國史丹福的第一年,我擔任訪問學人。在鳥語花香的校園,生活恬靜,終能真正與女兒享受家庭樂。同時,我不斷深切反思從前為官時之不足,以及推銷政策時之錯誤,覺悟自己當年解釋政策時的確忽略了市民感受。

我在史丹福的第二年,獲東亞研究碩士課程取錄,重新學習政治科學;不但學習書本上的理論,也親身體會到美國的民主政治和選舉模式。2005年年底,我與在史丹福認識的一群香港「同學仔」,以及住在三藩市灣區的科技界人士,計劃回港組織智庫,以期推動香港的科技創新及經濟轉型,鼓勵有識之士積極參政,發展優質民主。

2006年我取得人生中第三個碩士學位(東亞研究)。留學外地,雖然清靜安逸,但我時刻記掛著香港;憑藉三年留學之體驗,我深切體會到,若得不到民意授權,始終難以服務社會;故於2007年我毅然重新起步,返港參選。

走民主路 重獲市民信任

2006年我回港成立匯賢智庫,2009年創立匯賢智庫學苑,至今已收生越千人,2011年創立新民黨,積極推動香港民主發展。

2007年,我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雖然敗於陳方安生女士,但有幸得到13萬7千多名選民支持,獲得近43%選票。2008年,我再接再厲參選,我們的團隊得到超過6萬1千票,是全港得票第四高的名單。

進入立法會後,我參加了9個事務委員會,關注各個政策範疇。我關心中產議題(包括動議撤銷外傭稅,使政府暫緩執行);協助雷曼迷債苦主,提出金融改革建議;力倡促進科技發展和改善教育;反對降低強拍門檻;向各方解釋居港權問題,提出解決方法……數年努力,終獲市民認同,民調多次把我列為最受歡迎議員,給我極大鼓舞。

相信希望 共建香港

近年,社會經常討論甚麼是香港的核心價值。香港吸納了許多西方文化的優點,例如健全法制、自由人權和科學管理;同時,我們亦保持華人的優良傳統,如重視家庭和教育,以及堅持奮鬥、深信努力總有回報的精神。這些都是香港賴以成功的要素。

我經歷家道中落,憑發奮好學、努力工作,一步步走到今天。我和許多港人一樣,相信天道酬勤;三次出洋留學,更令我深信教育和知識的力量。我希望新一代同樣有發揮所長的機會,使這些信念能夠延續下去,薪火相傳。回港後這幾年,我為30多名年輕人提供就業機會,並鼓勵了多位青年參政,這可說是我最感自豪的成就之一。

早前,新民黨和匯賢智庫的手足同僚在辦公室為我舉行了一個小型生日派對。他們請我許願,我說,在奮鬥的路途上,幸得朋友挺身支持,我已非常感恩,別無他願。今後我只會繼續努力,在不同崗位服務市民,為香港出一分力。

一直以來,我們相信希望,創出奇蹟;今後,讓我們繼續共建希望,開拓美好未來!


學歷及專業資格

  • 香港大學文學士(一級榮譽)
  •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文學碩士
  • 美國史丹福大學管理碩士
  • 美國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文學碩士

工作經歷

  • 新法書院大坑道分校學位教師
  • 政務主任 (輔政司署銓敘科)
  • 民政署社區關係主任
  • 旺角民政主任
  • 助理新界民政司
  • 政務總署首席助理政務司
  • 首席助理保安司
  • 助理貿易署署長
  • 副行政署長
  • 副工商司
  • 工業署署長
  • 人民入境事務處處長(入境事務處處長)
  • 保安局局長
  • 匯賢智庫創會主席
  • 新民黨主席
  • 立法會議員(香港島西)
  • 行政會議召集人


Biography

Regina IP LAU Suk Yee, GBM, GBS, JP

Regina IP LAU Suk Yee - B.A.-First Class Honor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ster of Letters (University of Glasgow), Master of Science in Management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Master of Art in East Asian Studies (Stanford University)

Mrs. Ip worked for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from 1975 to 2003. During that time, she served in a wide range of areas including democratiz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y and security. She was the first woman to be appointed the head of a disciplined service (Immigration Department) (1996-98) and as Secretary for Security of Hong Kong (1998-2003).

In 2003 Mrs. Ip resigned from her position in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to take her daughter to the U.S. for education and to pursue higher studies herself. In June 2006, she returned to Hong Kong after completing the MA program in East Asian Studie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In July 2006, she established Savantas Policy Institute, a think tank focused on tackling the twin structural constitution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of Hong Kong. The core vision of Savantas is to transform Hong Kong into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 In September 2008, Mrs. Ip was elected Legislative Council Member in the Hong Kong Island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y.
  • In January 2011, Mrs. Ip founded New People’s Party and was elected the party chairperson. She was re-elected as Legislative Council Member in September 2012, 2016, and December 2021respectively.
  • In October 2012 and July 2017, Mrs. Ip was appointed as Non-Official Member of the Executive Council (ExCo).
  • In September 2015, she established the “Maritime Silk Road Society” (MSRS), and is now Co-Chair of the organization.
  • In December 2016, Mrs. Ip resigned from the Executive Council. She ran in both 2012 and 2017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s.
  • She is currently the Convenor of the Executive Council for the sixth term of the HKSAR Government.
本屆港府開局理想 挑戰未完  
  文章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7月1日上任,轉眼半年過,其「以結果為目標」的主張深入民心,團結特區政府領導班子,為香港進行了大量工作,包括抗疫、通關、搶人才、出藍圖、加快建屋等,事事「提速、提效、提量」,算是開局不錯。比起前任,李家超無疑更擅於溝通和表達,其務實貼地的作風不知不覺間獲得市民大眾認同。 疫情肆虐3年,香港一直採取非常嚴謹的抗疫措施,經濟、就業、生活都大受影響;到李家超上任,市民要求復常的聲音日益強烈,如何在抗疫及復常之間取得平衡,成為李家超的首要挑戰。 穩步通關復常 重返國際舞台 這半年間,李家超以穩定有序的步伐,逐步放寬入境及防疫措施,逐步對外開放,首先於去年9月26日放寬入境限制至「0+3」,即入境人士毋須隔離檢疫,只須3天醫學監察;上月下旬到北京述職回港後,他宣布取得中央政府同意,兩地將有序實施免隔離全面通關,並隨即成立「通關事務協調組」與內地部門協調;市民翹首以待的通關終於在本月8日成真,我們從新聞報道看到市民衝着過關,與3年沒見的親人激動擁抱,便知道這是2023年的好開始。 聯通世界方面,這段期間香港陸續復辦國際大型活動,例如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國際傳播高端論壇、Citi China Investor Conference 2022,以及香港國際7人欖球賽、香港單車節、香港玩具展等,反映香港就如李家超所說,已重返國際舞台中心。 搶人才搶企業 添競爭力 人口外流、人才流失是香港面對的另一重要問題。根據特區政府的統計,2020年第二季至2022年第二季,香港有14萬人口淨移出,當中大部分是25至39歲的年輕人口,估計包括大量專業人士,因此李家超上任後,一直強調會「搶人才、搶企業」,並在《施政報告》承諾推出相關政策。 上月23日,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舉行了「搶人才、搶企業」記者會,公布各項計劃詳情,包括設立「人才服務窗口」綫上平台及實體辦公室、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年度配額,以及優化現有的人才入境計劃、簡化審批程序等。 至於「搶企業」方面,則包括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及「招商引才專組」,界定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新材料及新能源科技等為「策略性產業」,「引進辦」將制定目標企業名單,並主動爭取企業來港。 這些都是好的政策,期望能盡快達到成效,提高香港的競爭力;同時,特區政府須加強培育及留住本地人才。 接連推3大藍圖 描畫未來 在李家超帶領下,各個政策局積極配合,在2022年末推出3大藍圖,描畫未來,誠意可嘉: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完善創科生態圈、豐富創投融資渠道、充實創科人才資源、深化與內地創科合作等8大重點策略;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推出《青年發展藍圖》,羅列逾160項推動青年發展的措施,並將設立「青年專員」,統籌青年工作; 醫務衞生局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強化基層醫療健康體系,整合資源、規劃人手,建立社區基層醫療系統。 此外,還有老大難的房屋問題。房屋局積極推進「簡約公屋」,目標是在5年內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以增加整體公屋供應量,希望壓縮公屋綜合輪候時間至4年半;不過,簡約公屋的興建成本比傳統公屋貴而引起爭議,特區政府要謹慎行事。 落實「4個必須」 真正考驗 綜上而論,李家超與各司局長在政策範疇上的努力有目共睹;但是,我認為更大的挑戰在更高層次方面,就是如何達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七一」講話中提出的「4個必須」和「4個希望」。 「4個必須」指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4個希望」則是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共同維護和諧穩定。 一國兩制是史無前例的創舉,包容香港這個城市在龐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內,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本身就充滿矛盾。作為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中國的發展格局素來不是完全開放;相對地,香港則是高度開放的國際城市,好處是與國際社會接軌,壞處就是外國不好的東西也進來了,例如西方的極端自由主義及個人主義,甚至有外部勢力利用香港的開放來對付中國等。 換句話說,香港如何能在政治、經濟、人心各方面,更好地與國家融合,提高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既要維持香港的國際地位及獨特優勢,不讓香港變成一個普通的內地城市,同時要抵抗西方的抹黑及侵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做到前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所說的,一方面「團結奮鬥」,另一方面「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當中難度之高,是行政長官李家超的真正考驗。
從新加坡回港了  
  文章  
日前出發前往新加坡,參加史丹福大學於當地舉辦的首屆亞洲經濟論壇。其實此論壇合共兩天,但礙於不想影響本週工作安排,因此我只參加週末首天「重頭戲」論壇後,翌日便趕回香港了。 論壇「重頭戲」包括史丹福大學校長,商學院、工程學院、醫學院及法律學院等多個學院院長、以及著名人工智能教授李飛飛的演講,壓軸是新加坡外長與史丹福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對談。 本來與新加坡外長對談的是政治學院知名教授、駐俄羅斯前大使Professor Michael Mcfaul,可惜日前他在加州確診,未能出席這次會議。綜合首天各位主講嘉賓的表現,我與一眾校友始終認為李飛飛教授表現最出色。 正如出發前所說,為了避免感染,我到當地出席論壇時非常謹慎,會議期間及其餘大部分時間均配戴特區政府廿五週年 N95 紅色口罩。其實當地不少人與我一樣長時間配戴口罩,無論是機場或的士等交通工具、服務性行業、運輸及清潔服務等工人作人員均佩戴口罩,做足防疫措施。論壇會議期間也有幾位人士配戴口罩,看來我並不算異相。 為了穩妥起見,我在當地盡量避免社交活動,會議完畢晚上跟校友們聚餐過後便返回酒店休息,今天便趕回香港了。 今早起床及回港後我也有做快速抗原測試,慶幸結果全是陰性。為了保障自己及身邊人健康,明天我會自行前往做核酸測試,確保安全。希望這次新加坡之行後,我仍可繼續保存「Covid virginity」。
燒乳豬賀新當選人大代表及新科議員  
  文章  
立法會於上週五舉行了一場晚宴,祝賀十二位議員同事新當選為人大代表。可惜當晚我事忙未能出席,為了表示祝賀及歡迎四位新科立法會議員:包括陳永光、黃錦輝教授、尚海龍,以及敝黨黨友 何敬康 Adrian Ho 成功當選,故此我今天特地送出一隻燒乳豬,好讓各位議員同事午餐「加餸」,新民黨及幾位新晉議員,更一起到立法會議員餐廳切燒豬並拍照留念。 除了燒乳豬外,盧偉國議員亦送出家傳馳名、以本地黑毛豬秘製的肥燶瘦叉燒。眾人得知今天如此有「食神」,自然皆大歡喜,甚至平日吃素的葛珮帆議員,也過來與我們一起拍照,與眾同樂。同事們公務繁忙,難得大家百忙中抽空聚首,既可大快朵頤,也可寓工作於娛樂。

關於葉劉淑儀

葉劉淑儀於1975年至2003年在香港政府服務,期間曾於多個不同範疇工作,包括在地區層面推行政府民主化、國際工貿及保安。她是首名獲委任出掌紀律部隊(入境事務處)的女性(1996-1998),亦是首名女性保安局局長(1998-2003)。
她於2008年參選立法會議員(香港島)成功當選,一直連任至今,並曾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現為新民黨及匯賢智庫主席、海上絲綢之路協會聯席主席。


Copyrights Regina. All Right Reserved.

聯絡我們

香港中區立法會道一號立法會綜合大樓804室
2537 3267 / 2537 3265
2810 0358
地區辦事處及更多資訊

網頁導航

首頁

認識葉劉淑儀

政綱

文章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職位空缺

聯絡我們

新民黨網站

容海恩網站

黎棟國網站

陳家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