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香港中學校長會周年大會擔任演講嘉賓
文章
2022 年 12 月 2 日
踏入12月聖誕月,工作仍然十分忙碌。昨天(1日)早上,我擔任香港中學校長會周年大會的演講嘉賓,與另一位演講嘉賓張炳良教授,和在座眾多中學校長,交流了對教育的看法,聆聽了教育前線工作的困難。
大會的主題是「為香港培育人才:承傳、創新、突破(Cultivating Talent for Hong Kong: Inheritance, Innovation, Ingenuity)」,我十分同意張炳良教授所說,下一代要面對未來不可知的環境,其實香港也一樣,要培育人才,首先要拋下過去的成就和滿足感,才能突破創新,展望未來。
我經常強調的,特區政府一味投放龐大資源在教育上,教育局不斷推出「措施」要學校執行,派大量津貼給學校,增加學校的行政負擔。學校要購買服務,但是服務提供者的水平良莠不齊,又衍生其他問題。我認為教育局要明白,派錢不等於「做到嘢」,反而應該「源頭減廢」,讓學校「休養生息」,專注真正的教育工作,培育年輕人。
說到未來,很多研究均指出未來會由科技代替人類的部分職業,未來也會衍生我們現在無法想像的新工種,因此,我們要培養年輕人有面對未來的能力,例如「九大共通能力」中的「運用資訊科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力」等等。
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忘記教育的根本究竟是甚麼。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對於教育、人才、科教興國有詳盡闡述,他說「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甚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其實就是儒家思想的傳承,如今國家高調推廣,我十分認同,香港教育的發展,也應和國家朝著同一個方向走。
至於科技創新,「二十大」報告說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大國之道指的是人口規模大、經濟實力及軍事實力同樣強大,國家有實力擔當大國之名,香港要掌握當中的機遇,包括擴闊產業結構,推動高新科技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為香港把好定位,香港要牢牢抓住,這也是為了年輕人的未來。
此外,有校長反映教育局規條多,政策死板,例如不容許學校在中三開設獨立的物理科、化學科和生物科(只能開設綜合科學 Integrated Science ),間接遏抑同學的進步;也有校長反映,近年教育局減少與學校溝通,但是問責歸了學校,這些情況極不理想。我非常感謝校長們的反饋,作為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的委員,我必會敦促教育局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