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黨 回應 《2021年施政報告》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今天(6日)發布2021年施政報告,也是本屆政府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新民黨認為報告勾劃了香港未來融入國家發展的宏大藍圖,值得肯定與支持。以下為新民黨就施政報告作重點範疇回應。
新民黨主席、行政會議成員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女士表示:
「這是一份相當高水平與高質量的施政報告,內容非常豐富,特別是提出北部大都會的發展願景,對香港長遠發展很有幫助,有助香港將來擴闊經濟架構與發展機遇。」
香港未來發展北移
葉太稱:「香港多年來的發展以維港為中心,最初只是小漁港,後來因優良的海港,成為貿易與金融中心。但單純做高端金融業服務中心,不足以讓青年人有足夠的發展機會。因此今次施政報告,提出將香港未來發展重點北移。正如行政長官指出,香港邊界只是行政界線而已,香港的地理環境、交通連繫與人民往來,北部與大灣區非常密切,將來可以借助大灣區發展,特別是深圳等地方的動力,讓香港擴大發展的容量。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長遠容納多250萬人口,區內職位大大增加至60萬個,為香港長遠發展勾劃出非常宏大的藍圖,值得讚美。」
關注北區都會區具體執行與落實細節
葉太又稱:「就施政報告提出北區都會區未來發展,更重要的是具體如何執行與落實?如何確保有足夠資源支持發展開支?另外,政府有很多條例去規管各類發展,如收地、環保、道路使用或城規等等,政府有沒有辦法克服重重程序或法律上的障礙,在20年內興建到北區大都會?」
葉太建議訂立全新的條例《北部大都會發展條例》,用新的規劃模式來做,就如《保護海港條例》一樣,具有凌駕性的,否則需要就各項發展細節逐條條例作修改,費時失事,因此她建議用全新的條例聚焦發展北部大都會。
她又關注北區大都會發展資金何來,「政府沒有在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大都會涉及多少開支,當然很多人會認為屆時發展的土地很值錢,問題是香港目前已有過千億元赤字,加上未來的結構性赤字,政府應考慮如何融資,以支付發展北部大都會的開支。政府可考慮公私營合作,例如成立特定目的公司 (Special Purpose Vehicle),招攬商界融資共同發展項目,如當年沙田新市鎮發展模式一樣,作投資項目發展,這樣政府可避免有難以負擔的財政壓力。」
關注青年於北區大都會發展空間
新民黨副主席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女士表示:「對於北區的北部大都會,我也表示支持。今次施政報告可說是一份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施政報告,我們看到特首對北區居民、青年與人才的關注。施政報告對於人才庫落墨不少,針對不同行業發展,包括法律人才培訓,吸引內地人才來港,與香港青年同行,我們表示支持。希望政府在施政報告實施後,未來有更多政策惠及本港青年,讓青年人有上流空間,也支持配合國家的『共同富裕』理念。」
「另外,施政報告也提出多項扶貧與福利措施,我們希望政府關注青年貧窮與在職貧窮,釋放基層與中產階層的婦女勞動力,與照顧者的壓力,令需要照顧幼兒的婦女,可以減輕財政與家庭壓力。」
成功爭取興建白石角車站
容海恩副主席補充:「我們很高興政府採納新民黨建議,在白石角興建車站,希望讓當區居民更便利。而涉及北區發展的北部大都會,我們希望政府可多宣傳將其發展為宜居宜業宜旅遊的地區。」
「我們就北區大都會發展給予很多意見,例如旅遊業方面,我們已建議多年,開放沙頭角禁區。另外,雙城三圈概念如何配合各口岸區發展,我們也建議政府,不應單純聚焦科技發展,而應該是大都會形式,吸納不同行業,包括金融、科技、服務業和飲食業等。我們見到北區大都會的宏觀願景,但也希望稍後特首能讓各政策局具體落實,由專員帶領北區大都會發展,做好地區諮詢與城市規劃,如社福機構落腳,將來照顧數百萬人的社區需要。」容海恩副主席總結。
新民黨重點範疇回應
《港區國安法》生效及完成完善選舉制度,全面貫徹「愛國者治港」方針,象徵香港由亂轉治,邁向由治及興新篇章。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宏觀措施,謀劃香港未來發展藍圖,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新民黨十年來積極建言,提出具建設性的意見,以協助政府施政,改善民生為目標,希望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作出貢獻。就2021年施政報告提出的主要措施,新民黨有以下重點回應:
《港區國安法》生效及完成完善選舉制度,全面貫徹「愛國者治港」方針,象徵香港由亂轉治,邁向由治及興新篇章。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宏觀措施,謀劃香港未來發展藍圖,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新民黨十年來積極建言,提出具建設性的意見,以協助政府施政,改善民生為目標,希望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作出貢獻。就2021年施政報告提出的主要措施,新民黨有以下重點回應:
國家安全
·支持特區政府履行憲制責任,就《基本法》第23條進行本地立法,處理《港區國安法》未有涵蓋的罪類,期望在本屆特區政府任內啟動,並能夠盡快完成。
·社會基本上回復秩序,但「軟對抗」仍然存在,國安教育工作刻不容緩。支持加強《憲法》和《基本法》教育,並引入學生德育及價值觀教育,增加下一代對國家的歸屬感,建立正確國家觀念。
落實行政主導
·立法會為管治架構主要構成部分,樂見特區政府採納意見,推動共40條例。落實「愛國者治港」後,能全面發揮協助政府施政的功能,共同努力,貫徹行政主導,達致良政善治。
勾劃香港未來藍圖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支持推進新界北發展,以《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為依歸,打造北部都會區,成為香港新的發展引擎,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與深圳發揮互聯互補的功能。
·建設新田科技城,擴大現有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以鐵路直接打通前海及洪水橋發展區,跨越傳統界線,希望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奠下基礎。
·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發展跨境金融科技,並與廣東合作探索可持續發展及綠色金融,期望香港可以發揮好「一國兩制」優勢,在金融發展方面為國家作出貢獻。
·促進航運物流科技及數碼化發展,希望進一步加強與大灣區內各主要港口的整合,有助提升區內航運業的整體競爭力。
·希望將來能借鑒新界北發展策略,研究以類似模式,推動大嶼山南部發展,逐步發揮港珠澳大橋潛力。
政府架構重組
·分拆運輸及房屋局,方向與新民黨2011年《政府架構重組建議書》提出的方向一致,立法會亦有共識,希望新政策局能夠專注於增加房屋供應,並做好交通運輸基建建設及管理工作 。
·增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改組民政事務局等,能夠理順與其他各政策局分工,相信有助提升管治效能。
·設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推動本港再工業化,對香港產業多元化以至對香港未來至為重要,期望特區政府把握好國家發展機遇,構建均衡的經濟發展。
·期望設立青年及地區事務局後,能聚焦地區行政工作,擔當政府與市民的溝通橋樑,走入群眾之中,解決社區內各「老大難」問題,建立完善社區治理體系。
·相信設立副司長,有助提升政府內部統籌執行能力,接軌國家發展。香港定能在改革開放外,再次運用獨特優勢,協助國家建設。
·期盼政府物色才德兼備的人選,領導新的政策局,做好服務市民的工作。
增加土地房屋供應
·推動多個填海計劃及釋放祖堂地等措施,並加快新界發展步伐,突顯增加土地供應的決心。但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做好規劃工作,確保市民大眾能共享發展成果。
·支持善用綠化地帶,包括進一步檢視開拓郊野公園邊陲等用地的可行性。
·認同發展內河碼頭一帶的屯門西部地區,希望下一步可考慮研究搬遷葵涌貨櫃碼頭。
·市區重建能有效及快速增加房屋供應,降低強拍門檻有助加快市區重建,政府在過程中必須照顧小業主權益,確保受影響人士獲合理賠償。
鐵路基建規劃
·興建新的跨境鐵路系統是大灣區發展佈局的重要一環,茲事體大。考慮到港鐵在沙中線及高鐵工程超支延誤及事故頻繁,當局應物色及引入不同承建商,興建新的獨立鐵路系統,打破壟斷。
·因應全新發展格局,建議全面檢視《鐵路發展策略》,研究興建新鐵路系統,盡快落實已規劃的路線。
可持續發展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應配合國家減排目標,積極落實本港在2050年前落實碳中和。因此必須致力加強減碳力度,推動高質量發展,在應對氣候變化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正面貢獻。
·政府應帶頭全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引進電動及新能源運輸工具,並做好減廢及回收工作,推動市民的綠色生活。
·希望大力鼓勵私營界別,共同實現低碳轉型,並全面要求企業承擔更多環境、社會與管治責任。
扶貧策略
·除了傳統福利轉移等「補底」思維,希望政府能提出消弭貧窮的策略,打造公平社會,促進同共富裕。
·提高長者福利的金額,能改善基層長者的生活,但始終需要處理好退休保障制度規劃,才能讓不同階層的長者,都可享有幸福美滿的退休生活。
·希望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內長者福利可攜性,便利選擇在內地養老的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