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認識葉劉淑儀
政綱
文章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職位空缺
聯絡我們
新民黨網站
容海恩網站
黎棟國網站
陳家珮網站
  • 最新消息
新民黨 年初五 會見財政司司長 提交《財政預算案》建議  
  新聞稿,焦點     2023 年 1 月 26 日
特區政府正就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新民黨主席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女士、常務副主席暨立法會議員黎棟國先生、副主席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女士、執委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女士、中委暨立法會議員李梓敬先生、中委暨立法會議員何敬康先生,與及副主席潘國山先生、執委譚榮邦先生、中委暨全國政協羅卓堅先生、中委盧曉楓先生、選委李曠怡先生,於今日(26日)下午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會面,提交《財政預算案》建議。 會議後,新民黨舉行了記者會,介紹新民黨提交的《財政預算案》建議內容。(建議書及摘要請見附件) 新民黨主席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女士首先祝賀傳媒朋友兔年大吉大利、工作順利、步步高昇。葉太表示:「今次新民黨提交的《財政預算案》建議書,有四大主題,分別是以財政手段刺激經濟、審慎理財、推動經濟升級轉型及惠民紓困。宏觀經濟背景方面,主要是全球進入低增長、高通脹、高利息的階段,亦因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例如烏克蘭戰爭,香港則只是剛剛開始復甦,所以我們認為如何刺激經濟與及審慎理財,非常重要。」 「刺激經濟不外乎兩種手段,一是財政手段,一是貨幣手段;但因為港元與美元掛鉤,息率要跟隨美國,故香港較難採用貨幣手段。財政手段方面,我們認為首先能刺激市場的,是取消地產交易的DSD雙倍印花稅,即2016年11月改為劃一15%的印花稅(建議1)。地產交易SSD額外印花稅是2011年引進的,當年引進是為了打擊炒賣,後來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引入需求管理措施,即DSD雙倍印花稅及BSD買家印花稅;時移易世,物業價格回落,2023年1月底跌了17%,成交亦大跌,對經濟及各行業均有影響。因此,我們不贊成一刀切取消全部物業交易印花稅,我們認為應保留SSD額外印花稅、取消DSD雙倍印花稅。」 「第二,過往因為股市非常暢旺,是新民黨建議增加股票交易印花稅的,當時財政司司長接納建議,增加至0.13%。後來有很多金融業、證券業人士反映,基金買賣的成本因此大增,我們是同意的;加上目前股市交投淡靜,為了提升市場氣氛,同時刺激交投,我們建議把股票交易印花稅改回0.1%(建議2)。」 「第三,社會上有意見認為要加新的稅種,但是要加新稅種是很困難的。2007年間,時任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先生企圖開徵銷售稅,社會反對聲音非常強烈,因此撤回建議。我們不建議在現階段開徵新的稅種,但是有些現有稅種有上調空間,特別是足球博彩稅(建議3),足球博彩的投注額增幅驚人,過去十年,賽馬博彩增長輕微,但是足球博彩增加了三倍。2019年足球博彩的投注總額經已超越了賽馬博彩,為馬會帶來豐厚的純利及佣金。目前馬會的慈善基金結餘已達436億,因此,我們建議增加足球博彩稅,由現時的50%增加至80%,以增加特區政府的收入,特區政府便可有更多資源幫助有需要的市民。」 「我們提醒特區政府必須審慎理財,這是《基本法》第107條的要求──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一)以量入為出為原則,(二)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三)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目前香港的經濟增長率是低的,但是過去五年,醫療、福利及教育的經常性開支則增加了45%,增幅驚人,因此我們特別提醒財政司司長,必須審慎理財,量入為出。」 「此外,香港未來有很龐大的基建項目,包括北部都會區、中水人工島等等,特區政府必須明確開列每個基建項目的開支如何、融資方法如何,以及有沒有足夠的經濟容量等等;更重要是開列各項目的優先次序(建議5),假如本港經濟沒有足夠容量同時期開展所有項目,屆時各項成本必然急劇上升。」 「還有,我們要求特區政府加強監察「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2元優惠計劃」)(建議6),因為此計劃向來有濫用情況,例如長車短搭等等。」葉劉淑儀主席總結。 常務副主席暨立法會議員黎棟國先生關注各項推動經濟升級轉型的措施,包括重啟「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建議7),調整申請門檻,引導資金流向優勢產業等等。另外,他提出因應疫情的契機,特區政府應全面資助安老院舍採用遠程醫療(建議15),長遠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 執委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女士要求特區政府加大力度,鼓勵生育(建議4),長遠應對人口老化,建議措施包括為使用體外體內輔助生殖科技的香港市民提供五萬元津貼、提供新生嬰兒現金資助二萬元,與及增設外傭稅務寬免等等。 副主席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女士亦提出了多項建議,首先是優化子女免稅額(建議4),因為自2018年今,子女免稅額便未有更新,今時今日來說已不合時宜,故建議增加子女免稅額,以精準支援年輕家庭。另外則要求特區政府增加對中小企的支援,為中小企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建議12),以協助中小企面對挑戰。第三,容副主席一直支持及推廣社區調解服務,要求設立社區調解中心(建議17),以更有效地排解社區憂難,改善鄰舍關係。容副主席亦提出放寬租金扣稅資格(建議18)。 中委暨立法會議員李梓敬先生則表示十分支持行政長官提出設立地區關愛隊的建議,惟目前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提交的文件顯示每隊關愛隊的資助金額不足以應付地區服務的實際開支,因此要求增加關愛隊的資助(建議16)。另外,他指出特區政府必須惠民紓困,建議綜援出雙糧、發放N無人士津貼、公屋免租一個月、為劏房戶提供財政支援等等(建議14)。 中委暨立法會議員何敬康先生非常關注中小企的發展,提出優化政府的招標制度(建議13),包括分拆大型合約等等,以提高中小企的競爭力。 中委暨全國政協羅卓堅先生提出有關金融方面的建議,包括推動人民幣及港幣數碼化(建議8),為中小企融資提供更多渠道,加快檢討創業板,與及研究成立新交易平台,優化上市審批制度,放寬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相關限制等等(建議9)。 最後,新民黨中委盧曉楓先生提出把香港構建為全球食品交易中心,措施包括建立前置清關機制、檢疫合作機制及全程溯源系統,善用香港國際機場與港珠澳大橋連接的優勢,讓全球食物經香港再進入內地,長遠有助香港更好地融合大灣區,配合國家發展(建議11)。 新民黨《財政預算案》建議書及摘要,另請見附件。
新民黨 祝賀 羅卓堅先生獲委任為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新聞稿     2023 年 1 月 20 日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已於18日正式揭盅,其中新民黨中央委員羅卓堅先生(Mr. Stephen Law),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委員,為一百二十四位特邀香港人士名單一員。本黨對羅先生獲委任全國政協委員致以熱烈祝賀。而本黨常務副主席黎棟國先生則因年齡限制退任。 羅卓堅先生為資深專業人士,具有雙專業背景,本身擁有工程師學位及會計師資格,曾擔任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財務董事,並於TPG等多間私募基金公司擔任要職。羅卓堅於2020年加入新民黨及出任中央委員;2021年12月,他高票當選香港會計師公會理事。羅先生是企業管理及私募基金方面的專家,亦是北京財政部委任的諮詢專家,新民黨相信他加入最新一屆全國政協,對國家推動傳統金融及新展開的數字經濟將有很大貢獻。 羅卓堅先生簡介: 羅卓堅(Stephen Law),太平紬士,現為ANS Capital的董事總經理,擁有英國伯明罕大學理學士學位,與赫爾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他專注於企業融資和私募投資,擁豐富企業管理及財務管理經驗,曾擔任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財務董事。羅先生在內地及海外的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方面擁有良好的往績,也十分支持虛擬產的發展。羅先生現為香港商界會計師協會的會長及香港會計師公會理事,亦是北京財政部委任的諮詢專家。他曾擔任理工大學的兼任教授。
本屆港府開局理想 挑戰未完  
  文章     2023 年 1 月 19 日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7月1日上任,轉眼半年過,其「以結果為目標」的主張深入民心,團結特區政府領導班子,為香港進行了大量工作,包括抗疫、通關、搶人才、出藍圖、加快建屋等,事事「提速、提效、提量」,算是開局不錯。比起前任,李家超無疑更擅於溝通和表達,其務實貼地的作風不知不覺間獲得市民大眾認同。 疫情肆虐3年,香港一直採取非常嚴謹的抗疫措施,經濟、就業、生活都大受影響;到李家超上任,市民要求復常的聲音日益強烈,如何在抗疫及復常之間取得平衡,成為李家超的首要挑戰。 穩步通關復常 重返國際舞台 這半年間,李家超以穩定有序的步伐,逐步放寬入境及防疫措施,逐步對外開放,首先於去年9月26日放寬入境限制至「0+3」,即入境人士毋須隔離檢疫,只須3天醫學監察;上月下旬到北京述職回港後,他宣布取得中央政府同意,兩地將有序實施免隔離全面通關,並隨即成立「通關事務協調組」與內地部門協調;市民翹首以待的通關終於在本月8日成真,我們從新聞報道看到市民衝着過關,與3年沒見的親人激動擁抱,便知道這是2023年的好開始。 聯通世界方面,這段期間香港陸續復辦國際大型活動,例如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國際傳播高端論壇、Citi China Investor Conference 2022,以及香港國際7人欖球賽、香港單車節、香港玩具展等,反映香港就如李家超所說,已重返國際舞台中心。 搶人才搶企業 添競爭力 人口外流、人才流失是香港面對的另一重要問題。根據特區政府的統計,2020年第二季至2022年第二季,香港有14萬人口淨移出,當中大部分是25至39歲的年輕人口,估計包括大量專業人士,因此李家超上任後,一直強調會「搶人才、搶企業」,並在《施政報告》承諾推出相關政策。 上月23日,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舉行了「搶人才、搶企業」記者會,公布各項計劃詳情,包括設立「人才服務窗口」綫上平台及實體辦公室、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年度配額,以及優化現有的人才入境計劃、簡化審批程序等。 至於「搶企業」方面,則包括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及「招商引才專組」,界定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新材料及新能源科技等為「策略性產業」,「引進辦」將制定目標企業名單,並主動爭取企業來港。 這些都是好的政策,期望能盡快達到成效,提高香港的競爭力;同時,特區政府須加強培育及留住本地人才。 接連推3大藍圖 描畫未來 在李家超帶領下,各個政策局積極配合,在2022年末推出3大藍圖,描畫未來,誠意可嘉: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完善創科生態圈、豐富創投融資渠道、充實創科人才資源、深化與內地創科合作等8大重點策略;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推出《青年發展藍圖》,羅列逾160項推動青年發展的措施,並將設立「青年專員」,統籌青年工作; 醫務衞生局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強化基層醫療健康體系,整合資源、規劃人手,建立社區基層醫療系統。 此外,還有老大難的房屋問題。房屋局積極推進「簡約公屋」,目標是在5年內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以增加整體公屋供應量,希望壓縮公屋綜合輪候時間至4年半;不過,簡約公屋的興建成本比傳統公屋貴而引起爭議,特區政府要謹慎行事。 落實「4個必須」 真正考驗 綜上而論,李家超與各司局長在政策範疇上的努力有目共睹;但是,我認為更大的挑戰在更高層次方面,就是如何達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七一」講話中提出的「4個必須」和「4個希望」。 「4個必須」指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4個希望」則是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共同維護和諧穩定。 一國兩制是史無前例的創舉,包容香港這個城市在龐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內,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本身就充滿矛盾。作為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中國的發展格局素來不是完全開放;相對地,香港則是高度開放的國際城市,好處是與國際社會接軌,壞處就是外國不好的東西也進來了,例如西方的極端自由主義及個人主義,甚至有外部勢力利用香港的開放來對付中國等。 換句話說,香港如何能在政治、經濟、人心各方面,更好地與國家融合,提高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既要維持香港的國際地位及獨特優勢,不讓香港變成一個普通的內地城市,同時要抵抗西方的抹黑及侵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做到前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所說的,一方面「團結奮鬥」,另一方面「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當中難度之高,是行政長官李家超的真正考驗。
從新加坡回港了  
  文章     2023 年 1 月 16 日
日前出發前往新加坡,參加史丹福大學於當地舉辦的首屆亞洲經濟論壇。其實此論壇合共兩天,但礙於不想影響本週工作安排,因此我只參加週末首天「重頭戲」論壇後,翌日便趕回香港了。 論壇「重頭戲」包括史丹福大學校長,商學院、工程學院、醫學院及法律學院等多個學院院長、以及著名人工智能教授李飛飛的演講,壓軸是新加坡外長與史丹福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對談。 本來與新加坡外長對談的是政治學院知名教授、駐俄羅斯前大使Professor Michael Mcfaul,可惜日前他在加州確診,未能出席這次會議。綜合首天各位主講嘉賓的表現,我與一眾校友始終認為李飛飛教授表現最出色。 正如出發前所說,為了避免感染,我到當地出席論壇時非常謹慎,會議期間及其餘大部分時間均配戴特區政府廿五週年 N95 紅色口罩。其實當地不少人與我一樣長時間配戴口罩,無論是機場或的士等交通工具、服務性行業、運輸及清潔服務等工人作人員均佩戴口罩,做足防疫措施。論壇會議期間也有幾位人士配戴口罩,看來我並不算異相。 為了穩妥起見,我在當地盡量避免社交活動,會議完畢晚上跟校友們聚餐過後便返回酒店休息,今天便趕回香港了。 今早起床及回港後我也有做快速抗原測試,慶幸結果全是陰性。為了保障自己及身邊人健康,明天我會自行前往做核酸測試,確保安全。希望這次新加坡之行後,我仍可繼續保存「Covid virginity」。
新民黨 歡迎新任中聯辦主任鄭雁雄 發表新春致辭  
  新聞稿,焦點     2023 年 1 月 15 日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今日(15 日)黃昏發表上任後首次新春致辭,新民黨表示熱烈歡迎。新民黨認為,鄭主任的講話親切友善,反映其對香港現況有透切了解,對香港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為廣大香港市民帶來能量和希望。 鄭主任的新春致辭以「讓『興』的動能更強勁」為題,多次強調香港正踏上「由治及興」的新階段,並且指出「由治及興」「是習近平主席對香港的殷切期盼,也是所有香港居民的共同願望」,新民黨十分認同。事實上,自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後,香港不論在抗疫、通關、搶人才、創科發展、青年工作、加快建屋等等方面,都積極有為,推出多個藍圖,讓市民穩步前行,市面恢復生機。 要做到「讓『興』的動能更強勁」,鄭主任提出了三大方向: 新民黨認為鄭主任所言,是進一步鞏固總書記習近平的「二十大」報告的精神,香港必須在「一國兩制」的大原則下,牢牢握住「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在國安、政治、經濟、人心各方面,更好地與國家融合,同時維持香港的國際地位及獨特優勢,全社會團結奮鬥,善拼敢贏,開創「由治及興」的新局面。 兔年將至,新民黨借用鄭主任新春致辭中的一句話,祝願廣大香港市民,「錢包鼓鼓」,新春大吉!
新民黨 支持港澳辦主任夏寶龍 「保證《香港國安法》準確實施」專題研討會的講話  
  新聞稿,焦點     2023 年 1 月 14 日
對於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日(13日)早上於「保證《香港國安法》準確實施」專題研討會發表視像講話,新民黨表示高度認同,認為其講話與總書記習近平的「二十大」報告一脈相承,進一步鞏固《香港國安法》在港準確實施,讓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有更大貢獻,長遠有助推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總書記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特別提到,「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而在「面對香港局勢動盪變化,我們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有效實施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制定實施《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反映《香港國安法》在港實施的重大意義。 夏寶龍主任在上述基礎上,回顧了中央政府為香港訂立《香港國安法》的背景和初衷,強調「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立法的初衷就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捍衛『一國兩制』,為香港好、為廣大香港居民好」。 夏主任強調,「《香港國安法》的頒布實施,從根本上堵住了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制度機制的漏洞」,「有力打擊了反中亂港分子攬炒、拉布等政治亂象,有力維護了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施政權威」,再加上完善選舉制度,實踐「愛國者治港」,讓香港的局勢轉歸安全、光明。由此可見,《香港國安法》「已成為香港繁榮穩定的守護神」。 更重要的是,夏主任明確點出,「國家安全是中央事權,中央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國家安全事務負有根本責任,擁有完整的立法權、執法權、司法權」,「中央通過《香港國安法》授權香港特區承擔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要責任」,同時,「中央負責處理特區層面難以解決的問題,承擔最後兜底責任」,「創造性地在《香港國安法》中規定了中央和特別行政區雙執行機制」。 新民黨認為,夏主任這一論述,是對西方政府及政客別有用心地抹黑國家和香港現況的有力駁斥。西方社會必須明白,「中央主導」加「特區主責」來實施《香港國安法》,是完全符合「一國兩制」原則,是「中央全面管治權與特區高度自治權統一銜接的生動體現」,不容西方政府說三道四或肆意干預。 最後,新民黨十分認同及支持夏主任所說,「維護國家安全人人有責」,「全社會每個人都應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參與者、推動者、受益者,而不是旁觀者」,因此「要在全社會加強對《香港國安法》的學習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全社會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未來,新民黨將繼續全力配合中央和特區政府,在黨內外積極推進有關國家安全的教育工作,讓市民更加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
燒乳豬賀新當選人大代表及新科議員  
  文章     2023 年 1 月 11 日
立法會於上週五舉行了一場晚宴,祝賀十二位議員同事新當選為人大代表。可惜當晚我事忙未能出席,為了表示祝賀及歡迎四位新科立法會議員:包括陳永光、黃錦輝教授、尚海龍,以及敝黨黨友 何敬康 Adrian Ho 成功當選,故此我今天特地送出一隻燒乳豬,好讓各位議員同事午餐「加餸」,新民黨及幾位新晉議員,更一起到立法會議員餐廳切燒豬並拍照留念。 除了燒乳豬外,盧偉國議員亦送出家傳馳名、以本地黑毛豬秘製的肥燶瘦叉燒。眾人得知今天如此有「食神」,自然皆大歡喜,甚至平日吃素的葛珮帆議員,也過來與我們一起拍照,與眾同樂。同事們公務繁忙,難得大家百忙中抽空聚首,既可大快朵頤,也可寓工作於娛樂。
村代表選舉結果  
  文章     2023 年 1 月 9 日
2023年鄉郊代表選舉投票已於1月8日舉行,新民黨前青年委員會副主席廖子聰參選競逐沙田區「烏溪沙及長徑」原居民代表,並成功當選。 廖子聰於2015年加入新民黨,曾代表新民黨參與區議會選舉,並擔任第三及第四屆新民黨青年委員會副主席,積極推動青年發展及參與社區工作。 本人於投票日當天亦到烏溪沙為廖子聰打氣,見到子聰與居民打成一片,深受愛戴。在此祝賀廖子聰當選原居民代表,期望子聰發揮其專長及經驗,為居民服務、為居民發聲! 而新民黨社區發展主任陳家正亦參選屯門區掃管笏居民代表選舉,最終只以30多票之微惜敗,可說雖敗猶榮。 陳家正2019年加入新民黨,亦代表新民黨參與區議會選舉,至今仍致力於地區工作,為市民服務。 雖然結果不盡相同,本人仍十分高興黨內年輕人決心為社區貢獻自己力量,利用自己時間服務居民,希望各位年輕人把握機遇,發展所長。
中國成功通過元首外交與世界有效對話  
  文章     2023 年 1 月 8 日
習近平主席暌違外交場合近3年後,於去年11月中旬強勢重臨國際舞台,在巴厘島展開「魅力外交攻勢」,分別與澳洲、新西蘭、新加坡、日本、韓國、法國、意大利、荷蘭、南非的元首進行了雙邊會談。其中意義最重大的會談,莫過於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長達三個半小時的中美首腦會晤。   自從美國搬出「中國威脅論」、指控中國「密謀」取代美國稱霸全球後,中美關係一直未能回暖。儘管美國政客在台灣問題上一再挑釁中國,美國對華實施高科技出口管制,美國國防官員更不時對中國發出戰爭叫囂,但中國還是採取果斷行動防止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   習近平主席在中美會談中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他又向拜登保證,中國從來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不干涉美國內政,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習近平主席又指出,中美雙方需要本着對歷史、對世界、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探討新時期兩國正確相處之道。拜登事後形容是次對話開誠布公,強調美國不尋求衝突,並以負責任的態度,管控中美競爭、確保溝通渠道暢通。他還透露將委派國務卿布林肯訪華。   外國對中國有新的正面的看法   首腦當面會談,讓中德關係得以改善。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去年11月初訪華後以「全球化轉折點:如何在多極時代避免新冷戰」為題發表文章,闡述了他的世界觀和德國的全新對華策略。朔爾茨認為,時移世易,各國需要在一個多極的世界共謀合作。新興大國崛起,並不一定會令世界分裂成兩個互相對壘的陣營。無疑,中國日益強盛,但這不應成為被孤立和遏制的理由。如今美國打着意識形態旗號,不斷拉攏各國打壓中國,朔爾茨的務實主張確實來得合時,為世界各國的對華關係注入正能量。   首腦當面會談,對中澳關係起積極作用。雖然中國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但在前總理莫里森執政期間,澳洲政府在新冠病毒源頭和所謂的新疆「人權問題」上不斷詆毀中國,導致兩國關係急速惡化。目前中澳關係仍然存在不少摩擦,包括美澳加強軍事聯盟,澳洲視中國與所羅門群島的交往為「戰略競爭」,以及澳洲限制對華出口鋰金屬和中國在澳洲的鋰礦投資。然而,在習近平主席與澳洲總理阿爾巴內塞在巴厘島會晤後,澳洲兌現了恢復對話的承諾。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上月訪問了北京,與時任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會面後,表示會晤起積極作用,在穩定兩國關係的過程中邁出了一步。   二十國集團峰會後,多位世界領導人先後訪華或正預備訪華。其中,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於去年11月下旬訪問北京後發表聲明稱,「以聯合國憲章為核心的國際秩序符合歐盟和中國的共同利益」。這與美國倡導的「自由國際秩序」絕然不同。米歇爾還表示,歐盟準備重啟中斷了3年的歐中人權對話。持續的對話交流依然是管控分歧、求同存異的最佳方法。   國家對外經貿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去年最成功的一次外交活動,莫過於習近平主席7年來首度訪問沙特阿拉伯,出席三場峰會,與沙特國王薩勒曼和王儲穆罕默德會晤,舉行了首次中阿首腦峰會,以及與「海灣合作委員會」進行會談。中沙兩國在探索以人民幣結算石油交易、加強數字貨幣交易和結算、共同開發新的綠色可再生能源、推進海上貿易和物流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雖然中國與主要經貿夥伴成功恢復對話,但世界仍然危機四伏:俄烏衝突未見止息;新冠疫情持續對全球公共衞生構成重大風險;全球經濟似要陷入衰退。正當中國準備迎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之際,美國通過「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向台灣提供高達100億美元的「安全援助」,此舉是故意在台灣問題上挑戰中國。此外,美國也在加快對台售武。可以預見,中美關係荊棘滿途。正因如此,兩國更應共同努力防止關係進一步惡化,以免為兩國人民和全世界帶來災難性後果。 (原文刊載於《中國日報香港版》評論版,此為文匯報中譯文章))
新民黨就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國安法》的解釋作回應  
  新聞稿,焦點     2022 年 12 月 30 日
今年11月28日,行政長官按中央人民政府根據《香港國安法》第十一條提出的要求,向中央提交報告,並在報告中建議提請人大常委根據國安法65條作出解釋,以釐清根據《香港國安法》的立法原意與目標,沒有本地執業資格的海外律師及大律師,可否以任何形式,參與處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的工作。 新民黨留意到,今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中,根據憲法第67條第四項及《香港國安法》第65條,通過對第14條及第47條的解釋。 新民黨支持及歡迎人大常委對《香港國安法》第14條及第47條進行解釋。是次的解釋內容,清楚明確第14條規訂的含義,國安委有權對是否涉及國家安全問題作出判斷和決定,其決定具有可執行的法律效力;指明根據第47條特區法院在審理國安案件中遇有涉及有關國家安全及國家秘密的認定問題,應當取得行政長官的證明書;確認了不具全面執業資格海外律師參與國安案件,屬於第47條所指情況,如法院未提出或取得證明書,則由國安委作出判斷和決定。 由此可見,是次解釋釐清了一些疑問,為特區政府處理相關問題訂立一個清晰機制,讓行政長官可依法處理國家安全事宜,解決了一個在法例實施中遇到的新問題新狀況。第二,確立了特區法院在審理國安個案時候,就沒有全面執業資格的海外律師參與國家安全案件,需要向行政長官取得證明,是進一步完善了維護國家安全法律機制,第三,國安委的權力及責職得到進一步釐清,明確其決定具有可執行的法律效力。根據是次釋法內容,相信行政長官可繼續按照《香港國安法》第十一條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 我們相信,此機制有助特區政府做好維護國家安全、主權及發展利益的工作,同時維護了《香港國安法》的權威,故此新民黨對此決定表示堅定支持。

關於葉劉淑儀

葉劉淑儀於1975年至2003年在香港政府服務,期間曾於多個不同範疇工作,包括在地區層面推行政府民主化、國際工貿及保安。她是首名獲委任出掌紀律部隊(入境事務處)的女性(1996-1998),亦是首名女性保安局局長(1998-2003)。
她於2008年參選立法會議員(香港島)成功當選,一直連任至今,並曾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現為新民黨及匯賢智庫主席、海上絲綢之路協會聯席主席。


Copyrights Regina. All Right Reserved.

聯絡我們

香港中區立法會道一號立法會綜合大樓804室
2537 3267 / 2537 3265
2810 0358
地區辦事處及更多資訊

網頁導航

首頁

認識葉劉淑儀

政綱

文章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職位空缺

聯絡我們

新民黨網站

容海恩網站

黎棟國網站

陳家珮網站